Reflection-住宅设计

1.概念生成(记录一下思考过程,最后确定关键词和使用者):

  • 可以先找到感兴趣的关键词作为概念,再找到合适的使用者;
  • 也可以先找到使用者,再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关键词作为住宅设计概念。
    • eg,我们选择“自由平面”-Free Plan这个关键词作为概念。住宅的使用者可以是很多人,在这里出于人文关怀的目的,也是让设计更加言之有理,我们可以选择视力障碍者作为服务对象。因为他们的视力有缺陷,所以如果能自由排布墙体,引导他们的行为路线,也许就能让他们更方便、更安全地从室内来到室外,或者更方便、更安全地找到储物间,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    • 如果我们选择“空间组合”-Raumplan这个关键词作为概念。较为复杂的空间组织,会有很多错层,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,就不太适合我们刚才提到的“视力障碍者”作为第一服务对象。但是,对于“听力障碍者”来说,同样楼高,如果使用“空间组合”的设计方法,也许就能制造更多的视线交流。这样一来,他们也许能和家人有更多的互动交流。 
  • 在确定了使用者和概念以后,应该开始考虑功能。
  • 然后找一些相关的大师作品 case study,关注大师是如何表达相类似的空间操作手法的

2.概念拼贴 ( 两次 )——深入概念

  • 以手绘或者拼贴的形式表达A——也就是概念拼贴。
  • 参考下面的示范,主要注意线形、阴影等表达方法,做到图面整洁美观。
  • 根据概念自行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。
    • eg, “自由平面”,平面草图就是必做的作业,透视和剖面都可以选做。
    • eg, “空间组合”,必须要画一个剖面草图,平面和透视都可以选做。

3.形态生成一般有这样一些常见思路:

  • 设计合理的流线,从而通过流线指导形态生成;
  • 设计故事场景/视线引导,在产生了叙事性的同时指导形态生成;
  • 给空间按功能/尺度/材料/明暗等分类并按重要等级排列次序,从而指导形态生成;

… …

应该选择哪种角度,则需要根据方案概念来判断。

4.深化概念

一般分为两个步骤,一是初步且抽象的形态生成,二是将抽象的形态变为更加具体的空间策略。

空间策略的生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:

按照流线生成形态,空间策略则可以着重细化流线节点、垂直交通空间、重要功能空间等;

按照叙事性生成形态,空间策略则可以着重细化不同场景的空间表达

按照分类排序生成形态,空间策略则可以着重细化不同类型、不同重要程度的空间构型

  • eg. 如果是按叙事性进行深化
    • 先思考三个故事场景
    • 然后将三个故事场景的顺序重新排布,并找到其中最为合理或最为有趣的一种。比如,更喜欢直接进入房间看书,还是先经过开放式厨房,和家人聊聊天,再回到房间?自己觉得这座住宅的业主是怎么想的呢?
    • 这一步是将所有的活动串成一个完整的流线,也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思考,空间可以深刻影响人的行为与心理。